招商热线: 020-38283035
新闻中心
当前位置:
【护理百科】留置针堵管了怎么办?拔针or强行冲管?
来源:www.stefanhoareau.com | 作者:冠丰医药 | 发布时间: 2021-12-29 | 268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避免了因血液回流、凝固、堵塞针头,导致相应堵管率增加。

住院治疗的患者,如果病情复杂,往往不只一次输液治疗,有的甚至天天都要打针输液,由此给患者带来了痛苦,于是静脉留置针在近年来应运而生。


众所周知,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,是为减少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痛苦和不适。消减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对打针的恐惧感,便于临床用药,急、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,减轻护士的工作量,减少患者疼痛。

外周静脉留置针宜72~96h更换一次。也就是说,静脉留置针可以连续留置3-4天。

所以,静脉留置针如能选择、运用得当,既是对患者的保护,也是对护士减轻护理工作量、护士自身的一种间接保护。

但是若因各类不同原因导致留置针提前拔管,则留置针失去了其使用的意义。

 


留置针堵管了,怎么办?


拔针重新穿刺: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,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。

生理盐水强行冲管:若处理不当,可使血凝块或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,而造成微小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,最终可引起组织缺氧。



留置针导管堵塞影响因素有哪些呢?


临床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,形成原因分析: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;封管液种类、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;若病人容易躁动或者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血液粘稠度高、容易咳嗽等情况,容易导致回血;当器械选择不当,器械设计不合理,即使用正确的封管手法,也无法达到持续正压防回血,防堵管的效果。

 

导管堵塞分类

1、血栓性阻塞

可导致血液反流在输液管腔内形成凝血或血栓情况分析:

① 输液瓶内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;

② 小儿哭闹、患者体位改变,致使输液部位受压等情况造成的静脉内压力增高;

③ 输液瓶悬挂过低;

④ 排气管受压或堵塞;

⑤ 输液管扭曲或打折;

⑥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不当、没有定期冲管或留置时间过长等。

2、非血栓性堵塞

① 输液的药物有结晶(如甘露醇温度过低)、沉淀或浑浊颗粒;

② 药物浓度、粘稠度过高(如20%脂肪乳);

③ 多种药物混合时未注意药物配伍禁忌,造成不溶性颗粒;

④ 静脉输液配置过程中微粒污染增加,如多次穿刺橡胶塞导致碎屑脱落,进入液体直接成为不溶性微粒;

⑤ 静脉输液配置环境未进行空气消毒、净化。

 

护理对策:

1) 静脉导管堵塞时,应分析堵塞原因,不应强行推注生理盐水。

2) 确认导管堵塞时,PVC应立即拔除,PICC、CVC、PORT应遵医嘱及时处理并记录。

 


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 


01穿刺部位的选择

不同年龄的患者选择不同的穿刺部位。

原则:由近心端向远心端,选择管径≥3mm、粗直、血流充盈、富有弹性、易固定,且避开关节、硬结、受伤感染的静脉。

部位首选上肢,其次为下肢和头皮静脉。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,药物滞流时间长,对下肢血管刺激性大,血栓形成几率高于上肢,尤其是长期卧床者血栓形成几率是上肢的3倍。

如有特殊情况需要选择在下肢静脉穿刺,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°~30°,以加快血液回流,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滞留时间,减轻对下肢静脉的刺激,同时减少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。

根据2016版美国INS《输液治疗实践标准》指出,置入导管外径占血管内径容积的45%为佳。以下是各静脉内径以及各型号导管外径数值,帮助临床更科学选择留置静脉。

静脉

内   径

大静脉

10mm

中静脉

2-9mm

小静脉

200um以上

微静脉

20-200um


注:凡有解剖学名称的静脉都属于中静脉或大静脉!

 

02规范的操作技术

感染是影响留置时间原因之一。要严格无菌操作,保证留置针的无菌环境,常规消毒两遍,操作者注意手卫生,防止交叉感染。

正确使用止血带,提高穿刺成功率。距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,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,结扎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结扎60s内血管充盈明显,避免超过2min可能引起组织水肿。不宜过紧(可容纳一手指为宜),以免导致肢体远端动脉血流减少,静脉充盈不良,影响穿刺成功率,也增加了皮下血肿的几率。

操作时,根据患者病情及皮下脂肪差异情况,选择留置针进针角度。进针角度不宜过小,进针速度不宜过快,以免刺破血管后壁。见回血后,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行1~2mm,退针芯2~5mm,缓慢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。送管后再松止血带,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。

穿刺成功后,选择贴敷性好、透气防水的贴膜覆盖固定,同时加用自黏性弹力绷带外固定,将贴膜完全包裹,避免贴膜卷边、沾水、留置针脱落、穿刺部位感染。

绷带包扎不宜过紧和过度制动,穿刺静脉上方衣物宜宽松。避免在同一根血管同一部位反复穿刺,减少血栓形成和静脉炎发生几率,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。


03输注药物的影响

药物PH值对血管的刺激。当PH值介于6.0~8.0,对血管的刺激最小。在药物治疗过程中,药物的酸碱度不同,对血管及导管的刺激程度不同,决定留置针的应用效果。

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,对静脉炎发生占有很大因素。渗透压越高,对静脉刺激越大,高度危险渗透压的药物输注24小时内就可产生化学性静脉炎。

合理安排药物输注的顺序。先盐后糖,先浓后淡;先输入高浓度、刺激性强的药物,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。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需充分稀释,减慢滴速,或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。

 

04正确封管

封管时推注封管液过猛,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,管壁通透性增加,容易引起外渗肿胀,从而影响留置针的留置时间。

封管时确保脉冲式正压封管,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,推注封管液剩0.5mL后,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,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,避免了血液反流、凝固、堵塞针头。

 



持续正压防回血型留置针:

具有弹性软胶接触点结构的专利止液夹仅用生理盐水冲管后,因留置针座侧壁进液口设有专利硬套筒,冠丰止液夹可固定在该硬套筒上,再用0.5ml生理盐水继续推注,可进行二次加压封管,液体压力将储存在延长管内,而液体可持续透过弹性软胶触头缝隙向软管方向流出,充溢软管,避免软管前端空管,防止回血,形成持续正压。从而避免了因血液回流、凝固、堵塞针头,导致相应堵管率增加。



快3登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