醬香型白酒與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知多少?
現在醬酒熱,很多酒友從濃香轉醬香。但當問到為什么要轉醬香時,許多酒友回答是醬香比濃香好,有益于人體健康,至于好在哪里,答案就五花八門了。今天,我們來了解一下兩者生產工藝的差異。
醬香型白酒亦稱茅香型,以貴州茅臺酒為代表,屬大曲酒類。其酒體具有醬香突出、幽雅細致、酒體醇厚、回味悠長、清澈透明、色澤微黃等特征。在白酒中,醬香型白酒所含的總酸是相當高的一種,可達2.0g/L(以乙酸計)以上,有著廣大的消費群體,市場發展很大。其發酵容器是石壁泥底窖池,酒體主體香成分不明確。
工藝說明
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可以概括為:一年就生產一次,兩次投料,九次蒸煮,八次發酵,七次取酒,長時間貯藏,精心勾調而成(稱為12987工藝)。兩次投料指下沙和糙沙兩次投料操作。有八次發酵、七次取酒。
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特點可以概括為:四高兩長,一大一多。
四高是:高溫制曲、高溫堆積、高溫發酵、高溫餾酒;兩長是指:生產周期長,歷經一年;貯藏時間長,一般需要貯藏3年以上。一大指的是用曲量大,用曲量與糧食質量比達到 1﹕1;一多指的是多輪次發酵,即八輪次發酵。
在醬香型白酒的生產工藝中,投料稱下沙,第二次投料稱糙沙,投料后需經過八次發酵,每次發酵一個月左右,一個大周期約10個月。
(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)